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构 > 市场与信息化司 > 工作交流

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 打造西南高原苹果品牌

日期:2015-10-27 作者: 来源:市场与经济信息司 【字号: 打印本页

  一、立足五大优势创建品牌

  昭通地处西南边陲、云南省东北部、金沙江下游、滇川黔交汇区,国土面积2.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96万人,境内群山起伏、江河纵横,海拔267—4040米,是典型的农业大市,在发展苹果产业、打造苹果品牌上具有以下优势条件。

  一是种植历史久。昭通苹果始种于1940年,是西南高原苹果的发祥之地,现存果树树龄长达54年,仍在开花结果。历经75年发展历程,已成为云南乃至西南高原、乌蒙山区规模最大、最为集中的苹果产区,预计2015年全市苹果面积达到34万亩(占云南省种植面积54%)、产量43万吨、产值22亿元。

  二是生态环境好。昭通苹果主要分布在昭阳、鲁甸两个县区1950米至2200米区域,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光照充足、雨量适中,无霜期230至240天、紫外线较强,加之苹果产区天蓝地洁、水清气爽的生态优势,有利于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苹果。上世纪70年代昭通曾被国家外贸部列为外贸出口基地,1989年农业部将昭通列为中国南方优质苹果生产基地。

  三是苹果成熟早。同一品种较北方产区提前一个月成熟,有利于抢到先机、赢得市场,鲜果进入市场时间早、市场销售好。

  四是果品质量优。昭通所产苹果色泽鲜艳,肉质细脆、甜酸适度,汁液丰富,风味浓郁,具有“早甜香脆”美誉,很受消费者欢迎。

  五是区位优势强。昭通是云南北大门,处于昆明、成都、贵阳、重庆四个大中城市中心点,自古就有“锁钥南滇、咽喉西蜀”之说,“南丝绸之路”的要冲,现今更是内地入滇通往南亚、东南亚以及云南连接内地、通往成渝经济区和长江经济带的双向大走廊,苹果进入周边重点市场运距短、成本低、流通便捷,苹果采摘当天即可运达东盟国家市场。

  二、注重六措并举打造品牌

  在国家和省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昭通市委、市政府把苹果产业作为集中突破、重点推进的优势产业,在组织领导、产业投入、政策措施上强势推进,各级农业及相关部门通过强保障、建基地、抓科研、扶龙头、树品牌、拓市场,有效促进了产业发展、效益提升、果农增收,主要的做法是:

  一是注重政策扶持。云南省委、省政府将发展“云果”作为全省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并将昭阳、鲁甸两个苹果主产县区列入全省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县,在基地建设、企业扶持、庄园建设等方面给予扶持,为发展昭通苹果产业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昭通市委、市政府在组织领导、产业投入、政策措施上强势推进,成立了苹果产业领导小组,从2012年起每年安排1000万元产业专项资金扶持发展,重点支持标准产业基地、科技开发、品牌创建、产后加工和市场开发等重点环节,切实做到“七个有”(有1个市级领导挂钩、有1个部门分管、有1支队伍主抓、有1笔经费支持、有1套规划引导、有一批企业带动、有一批科技示范园引领),为打造苹果品牌、发展苹果产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是注重标准建设。制订了《绿色食品­—昭通苹果生产技术综合规程》、《低产果园改造技术标准》、《精品果园建设生产技术标准》等技术规程,并狠抓标准培训与应用,新植果园一律实行“统一供苗、统一规程、统一指导、统一定植”,并依托企业示范推广矮化密植栽培技术,苹果矮化密植栽培面积达到0.85万亩,在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新模式、新机制等方面发挥了良好的典型示范作用。同时,切实推进老果园改造、精品示范果园建设,去冬今春组织实施老果园科技改造4.9万亩、创建精品示范果园5个。

  三是注重科技创新。市政府聘请8名国家苹果产业体系专家,组建了市苹果产业发展专家组。不断建立健全市、县区、乡镇、村四级苹果产业科技服务体系,市级成立了水果技术推广站、苹果产业研究所,县区设立苹果产业办、园艺所、经作站,乡镇有技术推广站,村级有200人的苹果辅导员队伍。去年启动实施苹果产业技术人才培养计划,市级财政在培训经费给予支持,计划培养产业领军人才5名、技术骨干30名、乡土人才150名,今年已组织乡土人才培训170人。与山东农大、云南省农科院、烟台及青岛农科院等院校开展合作交流,在产业规划、现代模式栽培、育苗技术、人才培训等领域得到了支持。选派苹果技术人员到外参加各种培训、考察学习,邀请专家到昭举办培训班,层层组织举办各种现场培训会,每年培训果农上万人次。按照“市有1万亩、县区有1000亩、重点乡镇有500亩示范园”的要求,组织建设市级示范园1个、县级示范园3个、乡级示范园11个、昭通苹果庄园1个,在苹果标准化、集约化生产上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四是注重品牌创建。获得“昭通苹果”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绿色苹果认证达到6个、有机苹果认证1个、有机转换产品认证1个。去年在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农业气象》栏目进行“昭通苹果主产区”展示,今年8月17日又在中央电视台科技频道对昭通富硒苹果品牌创建工作进行宣传,将“昭通苹果”纳入“昭通十宝”重点产品名录并进行广泛宣传。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切实加强昭通苹果品牌整合管理的意见》,加快品牌打造和整合,对统一使用“昭通苹果”包装、获得“三品一标”认证企业和合作社进行以奖代补。目前正与云南省农科院合作,拟开发利用昭通苹果主产区硒资源优势,开展土壤硒资源普查、“富硒苹果”技术研究和“昭通富硒苹果”品牌打造。整合执法力量强化投入品监管,组织植保部门开展农药使用培训、发放苹果园病虫害防治管理周年历、农药安全使用手册,组织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实施苹果溯源体系建设示范1万亩,确保苹果质量安全,依靠提升质量创品牌。

  五是注重主体培育。引进了陕西海升、重庆天锦、浙江东达、湖南商会等外地企业商家到昭通开发苹果产业,苹果种植加工营销企业达到18家,并对企业在标准化基地、苹果庄园、储藏冷库、市场建设、商品化处理上给予扶持。全市发展苹果专业合作社46个,创建省级示范社1个、市级示范社2个。成立昭通市苹果产业促进协会、昭通苹果产业商会,形成了“协会商会+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

  六是注重市场开拓。相继在重庆、上海、北京举办“昭通苹果”推介会,去年在北京设立了优势农产品展馆,推进“苹果进京”。每年组织相关企业、合作社参加各类农博会、展销会、名优果品交易会,昭通苹果在外的知名度、美誉度与日俱增。建有昭阳区洒渔苹果物流园区、金土地果蔬交易市场、鲁甸苹果交易市场,在昆明、重庆、南宁等城市设立昭通苹果直销点8个。网上推介和线下销售逐步发展,网上销售苹果企业、合作社达到20余家,今年昭通绿康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为中国农产品网“网上苹果供应基地”,昭通滇润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成为上海“货通天下农商产业联盟”授权分会,为开展苹果网上销售奠定了基础。由于狠抓了市场推介,昭通苹果外销量占80%,远销东部沿海城市、东南亚国家、香港等地区。

  三、突出七个重点打响品牌

  昭通苹果产业虽然得到长足发展,但在产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尤其在品牌打造上与先进省市相比还有不小差距。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好本次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兄弟省市的先进经验,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坚持走精品苹果发展之路,推进苹果产业向精品化、绿色化、品牌化、产业化发展,打造产出高效、绿色安全、特色鲜明的西南高原特色精品苹果产业。计划到2020年,全市苹果面积达到40万亩,力争将昭通建成西南高原优质苹果生产及加工基地,中国南方面向东盟最大的早熟苹果生产供应基地。围绕以上目标,突出抓好7个重点措施:

  一是抓产业规划引导。突出区域优势,结合鲁甸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昭龙生态经济产业示范带建设,坚持在优生区抓好规模化种植、标准化发展,计划每年新发展苹果1.5至2万亩。突出早熟优势,推进品种结构调整,力争早中熟品种比例达到45%。突出品质优势,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狠抓老果园改造,为打造精品苹果产业提供支撑。

  二是抓种苗基地建设。立足昭通、带动周边、服务西南,建立以育苗企业为主体、市苹果产业研究所参与、苹果产业专家组为依托的产学研、育繁推一体化苹果种苗基地。

  三是抓标准园区发展。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科技支撑、部门支持、群众参与”,按照“市有1万亩、县区有1000亩、重点乡镇有500亩示范园”的要求,充分发挥苹果标准化示范园区、苹果庄园在新技术、新品种、新机制、新模式等方面的典型引导作用,推进标准化产业园区建设,建设精品苹果示范果园2万亩。

  四是抓服务能力提升。组织市苹果产业研究所、各级水果技术推广站,依托市苹果产业专家组,加强与院校合作交流,开展关键技术研究试验、示范推广,重点在矮化密植栽培技术、种苗组培及基地建设、适用型省力化技术和提质增效技术应用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不断健全完善昭通苹果现代产业技术规程,推进昭通苹果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实行技术人员挂钩果园、指导基地,促进“技术进村入园”。实施“苹果领军人才培养计划”、“科技推广人才培养计划”、“乡土人才培养计划”,加快培养一批领军型、科技推广型、示范应用型人才。

  五是抓经营主体培育。大力引进、培育有实力、有品牌、有市场的苹果加工营销企业和贮藏营销、包装材料生产等配套型企业,培育产业集团,延长产业链条。提升发展苹果专业合作社,鼓励龙头企业、农村能人、基层站所等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社,开展相关技术推广、农资供应、病虫害防治、产品销售等配套服务,提高果农组织化程度。大力扶持种植大户、种植能手发展苹果家庭农场。

  六是抓特色品牌创建。强化果品投入品监管,建立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研究制订富硒苹果技术标准,申报注册《昭通富硒苹果》公用品牌、昭通富硒苹果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支持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申报绿色、有机苹果认证,按照绿色、有机果品生产要求,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质量管理体系,控制苹果产品质量。指导符合条件的苹果生产销售企业参与品牌整合,积极创建驰名商标、名牌产品,聚力打响“昭通苹果”品牌。

  七是抓营销方式创新。大力推进实体流通与电商相结合,做到“线上线下”互动、“场内场外”共推。完善苹果流通骨干网络,加快构建冷链物流体系,加快苹果主产县区、乡镇交易市场改造建设,鼓励支持苹果营销企业、合作社“走出去”,在国内大中城市和东南亚国家设立昭通苹果营销窗口,创新发展多元化营销模式,加快推进传统营销方式向现代化营销模式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