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实施品牌战略 助推现代渔业发展
近年来,在农业部、渔业局指导和支持下,我省渔业发展方式不断呈现新变化,渔业资源利用实现了由单纯开发向修复与合理利用并重的转变,渔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渔业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2014年全省水产品总产量达903.7万吨,同比增长4.7%,约占全国的14%。渔业经济总产值和渔业增加值分别为3590.1亿元、1723.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4%和5.5%。渔业产值1481.75亿元,同比增长6%;渔业增加值908.81亿元,占全省大农业16.1%和18.2%。水产品进出口总量254.6万吨,总量占全国水产品进出口的三分之一;总值75.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9%和3.5%。其中水产品出口量115.5万吨,居全国首位;出口额48亿美元,居全国第二位。渔民人均纯收入16012元。渔业成为我省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推进“海上粮仓”建设的重要产业。在推进渔业发展的同时,我省把实施品牌战略作为一项重大任务,突出渔业品牌打造、商标及无公害产品申报、电子商务、宣传培训等举措,取得了明显成效,为推动现代渔业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一、近年来主要做法
(一)组织实施渔业品牌打造工程
1、省级层面,组织实施渔业品牌打造工程,组织实施了“山东省渔业品牌打造工程”,成效显著。自2008年开始,连续5年在济南、北京、青岛、西安、成都等地举办了“山东十大渔业品牌推介会”,集中打造“胶东刺参”、“胶东鲍”、“胶东鲆鲽鳎”、“胶东扇贝”、“东方对虾”、“荣成海带”、“莱州湾梭子蟹”、“黄河口大闸蟹”、“微山湖乌鳢”和“黄运甲鱼”等十大渔业品牌。累计展出面积约8400平方米,签订合同金额约23亿元,意向金额约47亿元。十大渔业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产量产值和产品销售量双双倍增。据统计,五年来我省十大渔业品牌产品产量占总产量的17.5%,产值占渔业产值的45.3%,比2006年所占比重分别增加了7.2和16.1个百分点。
2、市级层面,以地域重点产品为主,突出当地特色,培育地方特色品牌。十大渔业品牌推介活动带动和影响了各地打造地域品牌的积极性。5年来,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各地市相继组织本地渔业品牌推介活动。东营市自2006年开始,连续三年每年拨出品牌推介专项经费1500万元,以培育黄河口大闸蟹品牌为突破口,先后在北京、上海、西安、香港、新加坡等地举办了黄河口大闸蟹品牌产品推介会和新闻发布会,形成了“南有阳澄湖、北有黄河口”的美誉,提升了黄河口名优水产品的知名度,“黄河口大闸蟹”品牌价值达到了11.12亿元。威海市每年拨付地域品牌推介经费300万元,好当家、海之宝、鲁参坊、东方神参等龙头企业也通过电视媒体宣传、广告、专刊宣传、组团参展等形式,着力打造“威海刺参”地域品牌群体,提高地域品牌知名度。政府设立海珍品品牌推介资金,对省级以上名牌产品在外开办专卖店的企业发放奖励500多万元;开展产销对接,威海市与北京首农集团、台湾大成集团合作,开展海产品产销对接活动,打造威海地域品牌。设立海参产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三年对40个企业奖励资金540万元,重点扶持海参苗种繁育和“威海刺参”品牌培育,促进了海参产业的发展。烟台市组织渔业企业参展参会、拍摄宣传片和专题片、制作宣传画册,着力打造地域品牌。与台湾渔会签署合作协议,拟设立烟台•台湾名优水产品展示中心。联合烟台日报传媒集团举办烟台海参十大品牌评选活动。租赁大型户外广告牌(屏)开展烟台海参宣传推介工作。蓬莱市大力发展海参产业,被中国渔业协会授予“中国海参苗种之乡”荣誉称号。泰安市着力打造五大贡鱼之一的“泰山螭霖鱼”地域品牌,成效显著。依托泰山资源优势,调整养殖模式,培育、使用生物饵料,确保自然品质,提高品牌效应,逐步建立起物种保护、养殖开发、品牌培育、市场经营、旅游观光与文化弘扬“一体化”的发展模式。济宁市打造微山湖水产品品牌,积极争取市财政每年支持渔业品牌推介专项资金资金60多万元,主推微山湖乌鳢到微山湖系列产品,确定了一鱼(乌鳢)一虾(龙虾)一蟹(微山湖蟹)的品牌培育思路。
3、企业层面,以做大做强企业品牌为目标,强质量、拓市场。如好当家集团致力于打造中国规模最大、产业最全、品质最好、知名度最高的有机刺参品牌。集团及时调整海参苗种战略,走自主创新、自繁自育的路子,从苗种质量入手,利用室内30万平方水体、室外5万亩水面,实施严格的全程质量管理,确保了苗种、产品质量。实现了年产700万斤育苗能力,海参苗种每年抽检10个批次以上,合格率100%。在保证企业自身生产需要苗种(300万斤)的同时,还为省内外其他企业提供质量可靠的苗种,不仅提升了好当家海参苗种品牌的影响力,还为促进全省海参产品质量水平的提升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
(二)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推进中国水产商务网建设
1、中国水产商务网建设情况。中国水产商务网是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主办的一个水产专业性官方网站。商务网建设的总体思路,是充分发挥政府部门主办和专业化网站优势,立足山东,面向全国,依靠信息技术,强化质量监管、引领品牌打造与市场开发,宣传、推介我省优势企业和产品,打造一流的行业网站。最终目标是将中国水产商务网打造成一个知名的水产购物搜索平台,引领品牌,引导消费,服务企业,推动现代渔业经济发展。自2013年6月网站建设启动以来,在全省各级渔业主管部门和技术支撑单位烟台直线网络公司、大众网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下,我厅围绕行业管理职能,积极探索运用互联网技术推进海洋与渔业发展的途径,打造形成了“中国水产商务网”这个“互联网+渔业”的服务平台。目的是通过打造永不落幕网上展厅和现代化网络交易平台,促进互联网+电商+海洋与渔业行业融合发展,推动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型升级。按照“高端精品”的路线,目前,已经有2000多家渔业企业入驻中国水产商务网,6000多个产品在网上展厅展示。
2014年8月27日,我厅在济南组织召开了“中国水产商务网正式上线启动仪式视频会议”,王守信厅长作了《依托信息网络,推动现代渔业经济发展》主题讲话,宣布中国水产商务网上线正式启动。2015年8月21日,我厅在荣成市石岛成功举办了“山东海洋与渔业互联网+峰会”,同时启动中国水产商务网海带电商周活动。我厅王守信厅长致辞,宣布“山东海洋与渔业互联网+峰会”暨中国水产商务网海带电商周活动正式启动。大众日报社、大众网、中国采购与物流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海岸带研究所等5位专家学者分贝授课,全省各市、县(市区)政府、海洋与渔业局管局负责人、有关信息网络部门等600多人参加了峰会启动仪式和海带电商周活动。互联网+渔业,是当今最先进科技和传统渔业产业的一次完美拥抱,中国水产商务网建设必将为我省海洋与渔业行业发展创造更加广阔的空间,开创更加美好的前景。
2、中国水产商务网的建设带动了各地电子信息平台的建设的积极性。威海市以网上宣传、推介当地龙头企业和地域品牌海产品、助推威海现代渔业发展为目标,年初与威海报业集团联合建设海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半岛海洋商城”,打造渔业地域品牌。已有20余家龙头企业入驻,举办了2期入驻企业推介会,力争3-5年建成国内专业的海珍品电商平台。烟台市组织34家渔业龙头企业打造淘宝特色中国烟台馆水产频道,仅一个季度网上销售水产品436万元。烟台食海网建设正在推进当中。淄博市建设淄博鲁中优质水产品交易网并已运行。网站设置行业资讯、供求信息、质量监测、品牌认证等10大类服务栏目板块,涵盖水产苗种、鲜活水产、渔用药物 、渔用饲料、本土优质鱼等涉渔商品,拓展了水产品销售渠道,试行二维码挂标销售,逐步探索建立水产品质量追溯制度。
(三)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成立了“胶东刺参”质量保障联盟
1、“胶东刺参”质量保障联盟成立。2013年10月18日,省渔业协会牵头,首批20家海参龙头企业发起成立了“胶东刺参”质量保障联盟。召开了质量保障联盟成立大会;联盟成员共同制订并签署了《山东省“胶东刺参”质量保障联盟章程》依据章程规定协调联盟成员行动、约束联盟成员行为;省渔业协会与所有联盟成员企业统一签订了《山东省“胶东刺参”商标许可使用协议》;根据省渔业协会的授权,联盟成员企业在产品包装上加贴省渔业协会统一设计制作的“胶东刺参”标志。
这20家成员企业,是在企业自愿申请、地方渔业主管部门推荐的基础上,经过省渔业协会筛选确定的。其育苗、养殖、加工基地都在胶东地区,生产和销售的海参产品均为正宗“胶东刺参”。这20家企业的海参产量总计达1万多吨,约占全省刺参总产量的1/10,销售收入约占全省的1/8。企业的规模较大、信誉较高、产品质量放心,生产模式均为绿色、生态、全产业链型,是我省海参行业技术、质量、信誉等各方面最高水平的代表。20家成员企业在联盟成立大会上共同向社会郑重承诺:育苗和养殖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规定使用投入品,不投药、不投饵;加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规定使用添加剂,不加糖、不加胶;实行标准化生产,每个生产批次都进行质量检验,不合格产品不出厂;假一罚十。
联盟制定了六大质量保障措施:一是生态的生产方式,二是绿色的加工工艺,三是可控的全产业链生产经营,四是可追溯的质量管理,五是严格的质量监督检查机制,六是健全的标准化技术体系。
2、“胶东刺参”质量保障联盟成立以来的做法。一是采取“胶东刺参”统一质量保障措施保质量。在省海洋与渔业厅的历次专项质量抽检中,抽检样品合格率达到100%。二是在我省海洋与渔业门户网站“海上山东”和“中国水产商务网”开辟专栏,开展了网上宣传推介活动。借第二届山东省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之际,开展了“胶东刺参”品牌推介活动,集中展示20家联盟成员企业的“胶东刺参”产品;三是组织了新闻媒体宣传推介活动。在齐鲁晚报上整版宣传推介“胶东刺参”品牌产品和20家联盟成员企业;组织了“胶东刺参”产销对接。联盟成员企业好当家、东方海洋等6家“胶东刺参”生产商与台湾、南京、济南、青岛、日照等地的5家采购商签订了“胶东刺参”购销合同,一次性签约金额达6170万元。四是召开“胶东刺参”质量保障联盟年会促发展。2014年10月18日,在“胶东刺参”质量保障联盟成立一周年之际,省渔业协会组织召开工作研讨会,共商“胶东刺参”发展大计,形成了六点共识。成立“胶东刺参”质量保障联盟取得的效果。一是联盟获得了省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山东省委王军民副书记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讲话时要求“要借鉴山东渔业协会成立‘胶东刺参’质量保障联盟的做法,以利益为纽带,用市场的办法,严格质量管理,强化生产经营者自律,切实维护好生产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实现生产发展与质量安全的双赢”。二是通过整体宣传推介,联盟成员企业的知名度普遍提高,销售业绩也有明显提升。特别是产品包装上的“胶东刺参”标志,让很多消费者因为信任 “胶东刺参”质量保障联盟而信任并选择联盟成员企业的产品。三是通过采取统一的质量保障措施并公开向社会作出承诺,促使联盟成员企业的质量意识和质量水平进一步提高。通过质量抽检结果来看,质量保障措施落实到位,产品质量安全,令人放心。同时,联盟成员企业对全省海参企业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许多非联盟成员企业纷纷前往联盟成员企业学习取经,并提出入盟申请。四是开展了一系列推介、宣传、产品购销、产销对接活动,促进了我省海参产业健康发展。
(四)推进无公害产品和地理标志产品登记保护认证
近几年,根据农业部无公害认证和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工作精神和总体部署,开展了一系列无公害水产品认证和地理标志产品登记工作,充分发挥认证产品品牌的引领作用,取得了明显效果。截至目前,我省累计认定无公害水产品产地693个,认证规模38.6万公顷,产品1425个,认证产量209.5万吨;累计申报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40个,公示39个,公告颁证37个,登记保护水产品产量129.7万吨,登记保护规模150.5万公顷。无公害认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数量居全国同行业前列,产品抽检合格率保持较高水平。一是严格管理,不断强化证后监管,开展了“三品一标”保真打假专项行动、“无公害水产品标志使用专项检查”、无公害认证产品产地现场检查等活动。二是加强认证队伍建设,开展技术培训。我省每年对无公害企业内检员、无公害检查员和地理标志核查员进行专项技术培训。仅2015年上半年省厅在重点地市分别组织举办了四期无公害企业内检员、检查员、地理标志核查员等技术培训班,培训人员共计548人次;各市共举办各类质量安全各类培训宣讲260余次,培训相关人员2万人,发放资料50000余份。发挥了无公害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品牌效应。
(五)支持渔业龙头企业培育、申报著名商标、驰名商标
近几年,我省各级渔业部门积极支持渔业龙头企业申报商标,我省好当家先后荣获“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称号;东方海洋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烟台新海集团荣获山东省著名商标称号;东方海洋牌”干海参、天源水产蓬莱阁牌大菱鲆、“龙盘参鲍”牌皱纹盘鲍与“老尹家”牌干海参、黄河口大闸蟹荣获第九届农交会金奖;烟台东方海洋三文鱼、崆峒岛牌干海参、明波水产半滑舌鳎、京鲁渔业鳎目鱼、青岛“海滨小金”牌干海参、黄河口大闸蟹、黄河口海参、黄河口虾皮荣获第十届农交会金奖;“泰山螭霖鱼”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和地理标志商标认定。“荣成海带”荣获“中国地理标志商标”和“中国驰名商标”称号;“仁一牌手削昆布片”、“海之宝牌冷鲜深海小海带”荣获“山东省名牌产品”;“明月品牌”认定为“山东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国际知名品牌”。
二、下一步打算
我省将认真学习农业部、渔业局领导讲话精神,借鉴本次品牌大会上交流的各省市好经验、好做法,结合山东实际,大力推进渔业品牌战略,力争取得更大成效。
(一)不断完善渔业品牌培育的管理机制。按照“政府主导、企业跟进、政策激励”的原则,建立省市共建、地方主抓、协同推进机制,做到“四个结合”,即将培育渔业品牌与优化渔业生产结构,提高优势水产品覆盖率结合起来;与普及推广渔业养殖生产新标准、新技术结合起来;与加强名优产品推介,开拓市场,促进水产品贸易发展结合起来;与培育龙头企业、渔业专业镇、专业村和专业大户,推进渔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结合起来。积极争创、重点培育、整体推进。
(二)发挥中国水产商务网信息化网络优势,全方位多形式宣传推介渔业品牌。下一步我省加大工作力度,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加强信用服务、安全认证、在线支付、现代物流等支撑体系建设,积极探索多层次、多模式的电子商务发展道路,加速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相融合,更好的为渔业企业、渔民和消费者服务,实现企业产品展示和宣传推介模式、企业原料采购供应和销售模式、质量监管和品牌打造等政府监管职能的三大转变,推动全省现代渔业经济实现长远、可持续发展。
(三)建设好“胶东刺参质量保障联盟”,推进海藻大品牌战略。继续支持山东省渔业协会牵头,建设好胶东刺参质量保障联盟;以“胶东刺参”质量保障联盟为主要抓手,重点打造“胶东刺参”这一区域公用品牌,将其打造成有内涵、有特色的山东海参代表品牌,同时大力推动海参产品大众化,坚持质优价廉、薄利多销,维护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共同利益,通过品牌引领实现山东海参产业转型升级、5年之内产值过千亿。
(四)因地制宜,构建层次分明的渔业品牌体系。立足于山东渔业发展实际和地域独特优势,突出区域特色,积极培育和发展渔业区域品牌。以山东品质独特、质量优良、产量稳定产品为主,鼓励引导打造山东渔业产品品牌;以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悠久历史文化的产品为主,培育保护地方地域渔业品牌;以引导渔业龙头企业、渔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带动为主,培植发展企业品牌;以拓展外延、提供服务为主,培育发展休闲渔业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