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淀信仰,融入基层,提高能力——“热点探问”学习会发言稿(一)
2013年5月9日到达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铜井镇开始为期一年的挂职,其中,按照韩部长的指示,2014年3月中旬开始在两泉坡村进行为期一个月的驻村蹲点调研。2014年5月12日正式回到北京工作,到今天10月14日,回京已经5个月,山东的记忆随时间流逝已经开始模糊,但挂职经历已经融化为生命中的一部分,基层实践教育了我、磨练了我,让我获得了新知识、拓宽了新思路、学到了新方法。下面就挂职情况进行具体汇报。
一、挂职地基本情况
从地理位置上看,临沂市是山东省面积最大的市,因濒临山东省第一大河沂河而得名,是历史上著名的沂蒙老区,辖区内山地、丘陵、平原差不多各占三分之一,包括兰山、罗庄、河东3个区和郯城、苍山、沂水、沂南、平邑、费县、蒙阴、莒南、临沭9个县及临沂高新技术产业、临沂经济技术、临沂临港经济3个开发区。沂南县位于临沂市北部,总面积1706平方公里,辖16个乡镇(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572个行政村、90万人。沂南古称阳都,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一代贤相诸葛亮的出生地和成长地,也是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的祖居地,以其为代表的孔明文化和颜氏文化自成体系,史载:“阳都,临沂之上游,英贤辈出,烟水之胜,轶于江南”。沂南是革命老区县,涌现出“沂蒙红嫂”明德英、“沂蒙母亲”王换于等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模人物。今天的沂南有“智圣故里、红嫂家乡、温泉之都、休闲胜地”的美誉。铜井镇位于县城驻地北5公里,面积123.25平方公里,临沂河、汶河而居。
从行政区划上看,铜井镇辖68个自然村,在2003年合并为45个行政村,2013年合并为21个行政村(社区)。人口6.03万人,农村党员2113名,农村党支部45个,党支部成员174人,村委会45个,村委会成员180 人,支部村委交叉任职93人。
从管理方式上看,镇里设6个管理区,镇干部分配至管理区,围绕计划生育、新农保、新农合、征兵等工作推动村庄具体操作。从资源禀赋上说,铜井历史上金矿、石英矿丰富,近年来主打旅游产业,有竹泉村、马泉创意农业休闲园、红石寨等景区及诸多待开发的旅游资源。
二、挂职工作任务和成效
工作任务方面,部里要求是学习、锻炼、提高。县里文件明确是协助镇书记分管农业农村工作。镇里希望能协助拉项目、评先进。村干部村民愿望是给钱、给信息。实际工作中,我尽力在各方诉求之间谋取平衡,在协助乡镇完成工作的过程中学习、锻炼和提升。
在市场司领导和同事的关心帮助下,在挂职团队共同努力下,完成的具体工作主要有如下五个方面:一是争创荣誉,协助铜井镇马泉创意农业休闲园争创山东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沂南县争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二是争取项目,将铜井镇保泉社区保泉村推荐为“司局长联系点”,协调畜禽粪污处理技术试验示范推广项目。三是培训交流,在司领导同事帮助下,为沂南企业参加山东省农交会、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协调展位;为沂南县争取参加大连期货交易培训班名额,提升了当地农口干部期货市场认识水平。四是专题调研,围绕沂南农业农村情况走访调研,报送16期《临沂挂职干部工作简报》;调研沂南县农村信息化情况,形成报告供司领导参考。五是传递信息,应农业局邀请,给全县农机站长做《中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报告;结合两泉坡村“城增村减”整理出200亩土地寻找种植项目的实际需求,联系沂南县、沂水县等周边区域,协调带领村两委负责人考察土地利用项目。
三、挂职体会与收获
以前对农村虽然也有调研,但多数是走马观花,来去匆匆,而挂职,尤其是驻村经历,让我认识到一个真实的农村,主要体会是农村有四难:一是普通农民增收难。现在青壮年农民有能力者都外出打工了,剩下老弱病残留在村里,三八九九六一部队无技术,无资金,无信息,仅靠种地谋生,而种地比较效益非常低,2013年,沂南县一亩地如果小麦和玉米轮作,即使加上粮食直补,一年纯收入仅800元左右,结果是农民种粮食的积极性也不是很高,大多选择不费功夫、需要水肥管理少的品种,还有些人直接在田里种树,长期下去,粮食安全是个问题。二是农村发展难。“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村民自治,能人治村,多数村支书和村主任都有自己的生意,自己的项目。普通村干部待遇低,每月收入仅300-500元,工作积极性普遍不高,农村事务是疲于应付多,主动发展少。三是基层农口干部难。“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一个乡镇编制在农口的干部可能有一、二十个,但多数都在干乡镇的中心工作(计划生育、拆迁、维护稳定、环境整治等),真正干农业的可能只有1-2人,要对口农业局、林业局、蔬菜局、畜牧局、农机局、渔业办、扶贫办、开发办等多个部门,仅仅各部门的会议、政策落实、表格统计工作就非常繁琐,还有村里各种具体事务(栽树绿化需要他带队去种苗基地看树苗,环保养殖需要下村看养殖户的大棚改造,村民手扶拖拉机年审、砍伐树木需要他审核填表后上交林业局、农业保险需要他填写表格、电视台拍摄旱情等需要他协助办理)。在历次机构改革中,农口往往是出血的部门,剥离了发展的权利,留下了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的责任。四是惠农政策彻底到位有难度。国家的各项惠农政策都需要基层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哪一个环节没有考虑周全都可能导致政策效果达不到设计初衷。新农保、新农合个人账户需要村干部挨家挨户上门征收,小麦直补、良种补贴需要村干部挨家挨户核实上报,加上银行、财政、劳保、卫生等多个部门管理,往往因一个农户有问题就要跑多个部门,工作烦琐细碎,村干部们很烦,上级的好政策在具体推行中打了折扣。(比如小麦直补的发放,银行帐户开在农村信用社,信用社为了自己的业务考核,让老百姓把折全部换成卡,上级又要求把卡全部换成折,老百姓在信用社和财政所之间来回折腾,还有些百姓把卡上金额取完后卡就作废了,下一年度帐号错误而打不上钱。农民找到信用社,信用社推到镇里,最终还是得管理区协调村里,组织着把所有人的材料收齐办理。)
从北京到基层,工作内容从宏观到微观,从文字工作变为处理具体的人和事,从在纸上比划到自己搭房架屋,就好比从温室走向苍茫的原野,跨度大冲击也大,位置不同,视角不同,心态也全然不同。在此,重点谈从基层干部身上学到的四点收获:海纳百川的胸怀气度;积极主动的工作思路;灵活机变的处事方式;开朗乐观的生活态度。两泉坡村争取到“城增村减”的项目,村民中闲言碎语很多,不少人住惯了原来的房子,又不知道以后新村会建成什么样,忐忑之中对旧村拆迁、新村建设颇多怨言。在新村建设过程中,村书记、村委成员都或多或少遭到群众的埋怨、误解,村书记不惧人言,利用自己当人大代表的优势多方打听,外出踩点,然后带着村委、党员、村民代表等到马牧池乡常山社区、蒲汪长虹桥社区等地参观,让百姓自己看到项目完成后崭新漂亮的房子、宽敞的大街、硬化的路面,让百姓亲眼看到、亲耳听到、亲身体验到旧村改造带来的好处,经过充分调研,百姓逐渐统一思想,发自内心认可、支持项目实施,之后尊重民意确定新区户型,把项目资金节省下来由村委找人建房,节省建房资金,省出钱来建设体育场、清真寺、老年房等公共设施。在搬迁中不硬性规定搬迁时间,总结出“拆迁不强拆、先同意的先建先拆,后同意的后建后拆,不同意的不建不拆,什么时候同意,什么时候再建再拆,新社区随时欢迎你”的工作方法,最终建设分三批进行,有二层楼的青年房,有三间的中年房,有两间的老年房,满足了不同农民的需要,百姓住上了新房很开心,埋怨变成了赞赏,村干部这种胸怀和气度值得学习。基层的工作机动性大,各种政策、项目、支持都要靠多方争取,从了解信息到跑相关部门争取,不争取就什么都没有,两泉坡村整理出200亩土地,想发展高效农业,村书记四处咨询哪里有类似项目,然后组织带村干部去实地参观,参观回来多次又召开党员大会、村民大会分析村庄发展方向,其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令人钦佩。乡镇的工作突发性很强,山上着火了,水库里淹死人了,妯娌闹矛盾打起来了,超生户找不到了等,面对各种各样的突发情况,必须用创新性思维解决问题才能既赢得百姓尊重,又完成上级工作,既不违规又能服众,“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曾经有个村,某痞子想当村书记,他抢老乡鸡鸭烧老乡麦田,叫嚣谁不投他以后就别想在村里呆,镇长在选举前夜跟他斗酒,选举当天他喝高了实在起不来错过了选举,痞子最终没能当上村干部,有效避免了村庄未来管理出现混乱。我所在的镇政府办公楼是四层小楼,外表远远看上去还可以,但是楼内至今不通自来水,同志们的办公室都没有空调,冬天就靠自己烧火生炉子取暖。还有很多村,合并后工作内容不减,但是村委会办公室已经没有了,土地确权画图,只能将图纸摊开放在前任村会计家的饭桌上,就是这个环境,村干部、村民依然非常开朗乐观,不管是进村入户搞工作,还是面对面谈话交流,常常欢声笑语不断。
还有一个感受是政策设计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驻村期间,聊起农业政策农业补贴,村里很多人表示不理解 “老母猪补贴”,这是当年猪肉价格高涨,为鼓励农民养猪设计的一项政策,初衷很好,却没有考虑统计核实的成本,没有考虑猪会走路,人会流动,结果是真正养了猪的得到部分补贴,会钻空子的也得到补贴。挂职期间,沂南县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如火如荼,2013年秋季进行试点村进行第一次绘图,2014年春进行第二次绘图。第一次上报时候,村里都按照各户当年分地面积来确认产权,图表弄好报上去,发现面积与卫星监测的有差异,村里报上去的地块小于卫星监测的,于是要求返工将空地产权明确出来,实际是这部分地是农户自己开垦得到的,能开垦的都是边角地、靠近公路、河道的地方,占用的都是村集体公共的道路、水渠等,如果这些都被确权,那就相当于鼓励农民把自家田地旁边的属于公共资源的公路、水渠挖了作为自家土地,这无疑会对以后工作带来被动,以少数人公平换取多数人不公平。“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基层的经历让我认识到,当某个政策没有很好推行的时候,要多想想是否是政策本身有问题,不契合实际,不与时俱进,不遵循民意。居庙堂之高者制定政策,要多往基层走,问基层怎么想,听基层怎么说,看基层怎么做。只有切合实际的政策,才能在基层落到实处。
一年挂职转瞬即逝,从挂职之初的忐忑、好奇到挂职结束的淡定、平静,深感农口干部很有必要深入基层一线,访民情、察民意、接地气、长本领,就像小马过河一样,经历了、见识了、收获了、成长了。
最后,再次感谢组织给我在基层挂职的机会,感谢领导同事在挂职期间对我工作生活的关心照顾。未来,我将把挂职体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做好本职工作。
(市场司运行调控处卢凌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