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机构 > 市场与信息化司 > 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 > 地方实践
产地冷链补短板,促农增收有保障
产地冷藏保鲜是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最初一公里”,也一度是农业产业发展的“最短一短板”。农特产品本身普遍存在保鲜周期短、损耗大等问题,造成了农产品大量的产后损失。大量的产后损失,不仅严重侵蚀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基础,也给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带来了压力和隐患。
2020年,着眼于尽快补齐城乡冷链物流短板,农业农村部启动并加快实施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项目,将其作为乡村建设行动重大工程和为农民群众办实事民心工程全力推进。2021年,盘州市被列为全国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整县推进试点县。盘州市紧抓政策机遇,及时成立领导小组,广泛开展相关政策宣传,适时开展项目申报、建设等培训,成立技术服务组对项目建设进行实地指导,快速推进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项目建设。目前,盘州市已有40家经营主体建设了农产品冷藏保鲜设施,累计建成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库55座,冷库库容6万余立方米,分布在全县27个乡镇、40个行政村,盘州市果蔬产后损失率从原来的35%降低到了10%左右。
强化服务意识,促进项目尽快落地落实
强化组织领导。盘州市成立了以市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农业农村局、财政局主要领导为副组长,各乡镇分管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全力保障项目建设顺利开展。领导小组成立后,积极对接省市农业农村主管部门,争取项目支持;开展督促检查,保证项目建设质量。强化政策支持。为不增加项目业主负担,农业农村局根据项目建设进度,同步开展验收,并积极对接财政部门,保证验收合格一个,资金兑现一个。积极联系农业银行、邮储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为项目业主协调信贷资金,保证项目按时完成。积极协调自然资源部门,确保用地保障;协调供电部门,确保农用电用电保障,减轻业主运作负担。强化督促检查。为保障项目质量,盘州市先后出台了《项目实施方案》、《项目验收方案》,并成立督查工作小组,从项目选址、材料购进、空间设计和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全程化参与,保证项目质量符合国家标准,保证后续运作无障碍。
强化空间布局,实现项目乡镇、产业全覆盖
实现乡镇全覆盖。2020年共实施项目13个,涉及乡镇9个,2021年实施项目26个,涉及乡镇19个。已实现全市27个乡镇全覆盖。实现产业全覆盖。经过两年的项目建设,实现了蔬菜、水果、中药材、茶叶产业全覆盖,可服务面积2万余亩。特别是蔬菜、水果等产业,经过冷库建设,商品率得到大幅度提升,同时产品单价和产值也得到大幅度提升。
强化体系建设,提升建成冷库利用率
优化发展蔬菜、水果等特色产业种植。盘州市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重视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全市现已发展种植蔬菜47万亩,精品水果8.59万亩、软籽石榴10.88万亩,生姜11万亩,茶叶7.59万亩,魔芋3万亩。在保障农民收入得到大幅度提升的同时,提升冷链物流品种多元化。强化物流体系建设。盘州市现有冷链物流车辆100余辆,保障项目建成冷库都有冷链物流车辆配备,保障了农产品冷藏保鲜过程不断档,有效提升农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强化智能化运作。建设数据采集系统,适时掌握建成冷库农产品存放数量,为农贸市场和销售主体购货提供决策依据;适时掌握建成冷库闲置状况,为有存放需求的商家提供选择。正在建设冷库信息化软件系统,全面实现“产品、车、库、市场智能相联”,做到产品能进库,库能找到车,车能到市场,形成产品与市场的无缝联结。
通过项目建设,提升了果蔬产业稳产保供和应对风险能力,延长了农产品存储保鲜时间,提升了农产品品质和效益,促进了产业链延伸,优化了产业布局,推动农业产业步入高质量发展轨道。如,盘州市保田镇一带种植生姜3万亩,年产量9万吨,大部分生姜还是姜农采用原始地窖方法冷藏保鲜,每年损失率高达35%。为了有效的降低生姜出地损失率,2020-2021年盘州市在保田一带以农民合作社为主体共建设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项目11家,规模30000立方米,获得中央补助资金1000多万。项目建成后,贮藏生姜等农产品6000多吨,年总收入达到6000万元,年纯利润2000万元,同时通过冷藏,有效地保持“保田小黄姜”地标产品的外观、色泽、营养成分,达到保质保鲜。另外通过冷藏保鲜,调剂淡旺季市场的需求、从而错季销售,提高“保田小黄姜”产值,在盘州市保田一带在生姜大量上市的时只卖到3000-5000元/吨,通过储存保鲜错开销售高峰期,在次年8-9月份出售,每吨可达10000元左右,这样销售价格翻了一倍,为姜农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