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构 > 市场与信息化司 > “菜篮子建设”

广州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产销对接 筑牢“菜篮子”产品联保联供基石

日期:2025-09-05 作者: 来源:广州市农业农村局 【字号: 打印本页
  为深入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等十部委联合印发的《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搭建“菜篮子”产品从田间地头直抵百姓餐桌的“高速通道”,筑牢“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基石。广州市持续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产销对接,与139个合作共建城市共同推动各地特色“菜篮子”产品跨越山海、走向湾区

  一、工程建设成果显著,夯实稳产保供基础

  “菜篮子”连接城乡、关系民生,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聚焦促进大湾区及内地农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健全标准体系。制定出台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平台产品质量安全指标体系团体标准10项,总限量指标值达4.6万项次,积极助力实现“一个标准”供市场;二是规模持续扩大。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总数突破2600家,通过备案的产品质量安全承检机构达50家,覆盖国内众多优质“菜篮子”产品产区;三是布局更加完善。龙岩配送分中心启动建设,推动当地“菜篮子”产品“出岩入湾”,韶关配送分中心与生产基地“抱团发展”,实现多个“菜篮子”产品出口“零突破”,全国23家产品配送中心携手并进,共同编织起一张覆盖广泛、高效、畅通的“菜篮子”产品供应网络。

  二、枢纽建设全面提速,提升稳产保供能级

  为切实保障“菜篮子”产品稳定供应,广州会同实力雄厚的行业领军企业携手发力,拓宽产销对接渠道。一是打造标杆性流通枢纽。高标准推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交易中心,构建现代化综合性食用农产品流通集散平台,打造国内领先、模式先进、商流巨大、品类丰富、品质高端、辐射超强的“超级菜篮子”,实现产销两端无缝对接;二是推动传统市场转型。加快黄沙水产新市场建设,打造“交易+物流+展贸+电商+文旅”五位一体的智能型水产产业超级综合体。支持江南果菜批发市场建设中央大厨房项目,着力打造蔬果、肉类、冻品、水产、农副产品等全品类、高品质食品的重要供应链条;三是强化冷链骨干网络支持建设玉湖冷链(广州)交易中心,定位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冷链食品交易基地、现代冷链物流标杆园区,超过600家商户入驻,涵盖万余款全国各地特色农产品以及海外优质进口食材,促进国内外农产品产销对接。

  三、产销对接精准有效,强化稳产保供效能

  围绕打通菜篮子产品“产销鸿沟”壁垒,广州聚力搭建开放、高效、务实的产销对接平台,全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配送中心与产品采购商深化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新局面。一是靠前服务助发展。看“硬指标”比“软实力”精心挑选优质采购服务商主动深入生产基地开展实地对接,从源头提升产销对接的精准度与实效性,2024年以来累计组织采购商6批次,服务生产基地50余个促成订单金额超亿元;找“硬需求”强“软实力”,围绕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与供港业务、“菜篮子”产品市场趋势分析等内容开展产销对接系列培训,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走出去”提供专业支撑;推“硬经验”优“软环境”,发挥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介作用,精心组织推文宣传推介各地大湾区“菜篮子”发展和产品产销工作经验,促进互学互鉴二是产销活动促对接。连续六年举办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产销对接活动,2025年以“聚力湾区 合作共赢”为主题,邀请30余个城市农业农村部门,150余家生产基地、配送中心、产品采购商参加。采购服务商现场发布采购需求,生产基地推介、展示特色“菜篮子”产品,双方“0距离”洽谈交流,打破供需信息壁垒,有效提高产销对接效能;三是供需手册搭桥梁。每年收集100多家供应商以及50多家采购商供需信息,编制包含品种、数量、联系方式等关键要素的供需对接信息手册,创新建立产销对接交流机制,为供需精准匹配搭建便捷桥梁,实现供需信息的长效对接。